NEWS CENTER
新闻中心发布时间:2022-06-22 1442 次浏览
近日,山东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(2021-2035年)》,并发出通知,要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
《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(2021—2035年)》全文如下。
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“协同推进人民富裕、强盛、中国美丽”。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,经过多年接续奋斗,发展的比较优势不断积聚和显现,为积极服务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山东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、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,不断改善人民生活、促进共同富裕,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”,赋予我们“走在前、开新局”的光荣使命,为我们奋进新时代、走好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。建设美丽山东是勇担使命开新局的重要举措,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,是新形势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、实施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抓手。为有序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工作,现编制《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(2021—2035年)》。
一、总体要求
(一)指导思想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,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,以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目标,深入统筹实施秀美空间、绿色经济、和谐生态、优美环境、健康安全、美丽城乡、生态文化、现代制度“八美共建”,多措并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。
(二)基本原则
1.坚持生态优先,绿色发展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,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、发展和安全、全局和局部、当前和长远等关系,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。
2.坚持改革创新,激发活力。加快推进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改革,创新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,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、企业责任体系、全民行动体系,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。
3.坚持各美其美,和而不同。立足海岱相连、古今相映、城乡相融的地域特征,形成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的建设模式,全景展现齐鲁大地独特风采。
4.坚持全民行动,共建共享。构建人人关心、人人支持、人人参与、人人监督的美丽建设格局,形成美丽建设合力,做到生态惠民、生态利民、生态为民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(三)战略定位
通过美丽山东建设,建立自然生态环境“外在美”与经济社会发展“内在美”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转化通道,打造以美丽山东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样板。
——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先行区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,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,深化新旧动能转换,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,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。
——陆海统筹生态保护样板区。实施环境品质提升战略,统筹气、水、土、海等要素,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,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,突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、流域、海域联防联控。健全陆海统筹污染治理体系,促进“河—陆—滩—海”生态系统良性循环,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,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。
—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,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、协同推进大治理,坚定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,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。
(四)战略目标
1.近期目标(2025年)。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,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跃升,美丽山东建设初见成效。
(1)高质量绿色经济发展繁荣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,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交通运输结构、用地结构更加合理,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,新动能成为引领经济发展主引擎,“四新”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0%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%左右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%左右。能源资源配置更加高效、利用效率大幅提高。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分解任务。
(2)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,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.5%,重污染天气比率控制在0.9%以内,国控重点河流水质优良(达到或优于Ⅲ类)比例达到69.9%,劣Ⅴ类国控断面全面消除,城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,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。海洋生态环境稳中向好。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,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,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,生态质量指数(EQI)稳中向好。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,固体废物与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,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,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。
(3)高品质生活面貌基本呈现。区域城乡更趋协调,基础设施和智慧管理服务体系健全,基本形成高品质城乡生活面貌和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,生态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。
(4)高效能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。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基本健全,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短板加快补齐,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提升,形成导向清晰、决策科学、执行有力、激励有效、多元参与、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。
2.中期目标(2030年)。美丽山东基本建成,全省绿色发展水平进入新阶段。生态环境质量基本达标,新污染物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,生态系统稳定安全,优质生态环境产品实现稳定供给,开发保护空间格局逐渐稳定,城乡协调融合发展,尊重自然、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深入人心,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。
3.远期目标(2035年)。生态文明意识全面形成,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谐稳固,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国内领先,城乡全面协调融合发展,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全面建成。
二、精心打造秀美空间格局
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,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,全面落实国土空间规划,以“三区三线”为基础和支撑,强化空间管控和用途管制,推动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,打造山河齐秀、陆海共美的美丽国土空间。
(一)共筑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格局
1.共筑黄河流域城市群发展格局。
2.共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格局。
(二)强化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布局引领
1.优化绿色生产空间。
2.打造宜居生活空间。
3.保育永续生态空间。
(三)强化省域空间开发保护。
1.完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。
2.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。
3.以生态引领省域空间管控。
三、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
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,积极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,全面提升传统产业、强力突破新兴产业,优化升级发展方式,发展绿色低碳、循环高效的现代经济。
(一)“双碳”引领绿色发展。
1.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
2.实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措施。
3.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。
4.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。
(二)全面提升传统产业
1.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升级。
2.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发展。
(三)强力突破新兴产业。
1.培育绿色创新发展动能。
2.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。
(四)优化升级发展方式
1.持续优化能源结构。
2.持续调整运输结构。
3.推进农业投入结构绿色化。
4.打造高效循环利用引领区。
(五)强化绿色低碳科技支撑
1.加强人才队伍和科技平台建设。
2.促进生态环保科技成果转化。
四、统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
以建立健全相互滋养、命脉相连、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为重点,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,保护生物多样性,建立健全监管体系,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,持续提升生命共同体的功能与品质。
(一)建设高质量生命共同体
1.打造命脉相连的生命共同体。
2.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与品质。
3.推进贯通陆海生态保护修复。
(二)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
1.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。
2.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。
3.强化生物安全管理。
(三)健全生态保护监管体系
1.开展生态保护评估。
2.提升生态保护评估应用效果。
3.强化生态保护监管。
(四)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
健全完善大气环境生态补偿机制。
五、着力提升环境品质
实施环境品质提升战略,统筹气、水、土、海各要素,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,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途径,突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、流域、海域联防联控,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,提升环境品质。
六、守牢环境健康安全底线
以环境健康安全为出发点,建立全过程全周期多层次环境健康风险防控体系,实施全域无废城市建设,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,为人民群众提供清洁无害、安全可控的高品质环境健康保障。
七、统筹建设同美普惠城乡
强化城乡统筹,以区域城乡协调共进为基础,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,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,建设现代魅力城市,打造品质宜居城镇,塑造特色韵味乡村,全方位提升城乡生活品质、环境品质、人文品质和居住品质,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城乡的新期待。
八、传承弘扬生态文化
推动齐鲁传统文化与生态价值提升相融合,绿色生活方式与文明习惯养成相融合,让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代代相传,推动形成生态文明新风尚。
九、提高现代环境治理能力
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,构建多元共治责任体系,优化绿色发展激励机制,以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改革为牵引,以智慧监管平台为依托,全面形成科学完备、现代高效的生态文明制度。
十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
(二)加大投入保障
(三)定期开展评估
(四)强化决策服务
(五)强化宣传引导
上一篇: 环保微课堂 ▏关于氟化物,你知道多少